交友軟體詐騙猖獗!兆豐銀警告:高達87%金融詐騙與交友平台有關
近年來,隨著數位交友平台的普及,詐騙集團也趁機興風作浪。根據兆豐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,高達87%的金融詐騙案件與交友軟體有關,顯示「假戀愛、真詐財」已成為當前最嚴重的詐騙類型之一。這項數據不僅令人震驚,更凸顯出民眾在網路交友時必須提高警覺,避免落入精心設計的情感陷阱。

戀愛陷阱層出不窮 詐騙手法愈來愈精緻
傳統的假交友詐騙多以「投資」或「救急」為由,誘導受害者轉帳匯款。但近年來,詐騙集團的手法不斷升級,不僅會建立完整的人設背景,甚至利用AI技術偽造照片、聲音與影片,營造真實感十足的虛擬戀情。
許多受害者在接受警方訪談時坦言:「對方每天早安晚安、關心生活起居,就像真的戀人一樣。」正因這種密集的情緒互動,導致受騙者在心理上產生依賴,一旦對方提出資金需求時,往往難以冷靜判斷。
AI深偽技術助長詐騙 台灣已出現多起案例
更值得警惕的是,AI深偽(Deepfake)技術正被廣泛濫用於詐騙行動中。根據《中時新聞網》報導,台灣已有醫院院內出現「假醫師」影片事件,不法分子利用AI合成知名醫師的臉部影像與語音,製作假醫療影片進行詐騙宣傳,嚴重損害專業形象與民眾信任。
而在交友詐騙領域,詐騙集團也會使用AI生成高擬真度的照片與短影音,讓虛構身份看起來更加真實。有些受害者甚至表示,曾與對方進行視訊通話,看到的「真人畫面」其實是預先合成的深偽影片,根本沒有即時互動。

常見交友軟體詐騙模式一次看
- 情感鋪陳型:先建立穩定互動關係,逐步取得信任後再開口借錢。
- 投資誘導型:假裝是金融從業人員或加密貨幣玩家,推薦高報酬投資管道。
- 緊急危難型:聲稱遭遇車禍、重病或被警方拘留,急需資金救援。
- AI深偽詐騙型:利用合成音影片進行視訊互動,增強可信度。
如何識破交友詐騙?六大警訊提醒你
- 極短時間內發展感情:認識幾天就談婚論嫁,或是頻繁表達「你是我的唯一」等強烈情感。
- 拒絕視訊或見面:總是以工作忙、網路不穩等理由逃避視訊,或只用預錄影片回應。
- 個人資料模糊不清:沒有公開社群帳號、照片過於專業像網搜圖,且無法驗證職業背景。
- 談到金錢需求:無論理由多合理,只要開始借錢、投資或募款,就應高度戒備。
- 使用非正式通訊工具:迅速將對話導向私密通訊軟體(如Line、Telegram),脫離平台監管。
- 語氣模式固定:回覆內容模板化,缺乏個人特色,疑似由機器或團隊操作。
不幸受騙怎麼辦?三步驟自救指南
若發現自己可能遭逢詐騙,請務必冷靜處理,並依照以下步驟行動:
1. 停止所有金錢往來
立即停止任何轉帳、投資或提供個資的行為,切勿因不甘心而持續投入資金。
2. 保存證據並報案
將對話紀錄、帳號資訊、交易明細等完整截圖,向當地警察局或165反詐騙專線通報,提出正式告訴。
3. 通知銀行凍結帳戶
若已匯出款項,立刻聯絡銀行申請緊急止付,部分情況可在24小時內攔截交易。
專家建議:防詐需從心防做起
兆豐銀行提醒,面對網路交友,民眾應秉持「慢一點、查清楚」的原則。真正的感情不會建立在金錢之上,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要求重大承諾。與陌生人互動時,務必保持適度懷疑,善用搜尋引擎比對照片與姓名,確認對方身份真實性。
與此同時,政府與科技公司也應加強合作,針對可疑帳號進行監控與過濾,並推動AI辨識技術,協助辨別深偽內容,從源頭阻斷詐騙傳播。
結語:別讓寂寞成為詐騙的入口
在孤獨感日益普遍的現代社會,交友軟體成了許多人尋求陪伴的管道。然而,這份渴望被理解的心情,卻也可能成了詐騙集團下手的漏洞。87%的驚人數字背後,是一個個真實受害者的血淚教訓。唯有提升自我防備意識,才能在數位世界中安全地尋找真愛。
常見問題FAQ
- Q:如果還沒匯錢,只是聊感情,算是詐騙嗎?
- A:目前僅聊天未涉及詐財行為,尚不構成犯罪。但若對方持續套取個人資訊或有異常行為,建議提早斷絕聯繫並通報平台。
- Q:如何檢舉交友軟體上的可疑帳號?
- A:各大平台皆設有檢舉功能,可於個人頁面或對話框中選擇「檢舉」並選擇「詐騙或冒充」類型,協助平台清除惡意使用者。
- Q:AI深偽影片能被辨識嗎?
- A:目前已有相關偵測技術,如觀察眨眼頻率、臉部邊緣不自然、聲音延遲等特徵。部分瀏覽器外掛與手機App也提供初步辨識功能。
- Q:165反詐騙專線可以提供哪些協助?
- A:165提供詐騙諮詢、案件通報、緊急止付協助與後續法律支援,是民眾遭遇詐騙時的第一道防線。
- Q:為什麼銀行特別關注交友軟體詐騙?
- A:因應87%的金融詐騙源於交友平台,銀行業者正積極推動「異常轉帳警示機制」,並與警方合作預警,降低民眾受騙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