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小美上週興奮地訂了明年櫻花季的機票,轉頭卻被日圓匯率搞得頭昏腦脹:『0.21超划算耶!但現在換了要放哪裡?聽說日幣定存好嗎?』她滑開手機,發現金融社團早被相似問題洗版。定存利率低到突破地心引力,究竟是撿便宜還是踩坑陷阱?」

要解開這個國際級難題,我們得先摸透貨幣遊戲規則。就像去迴轉壽司店得先看懂盤子顏色定價,搞外幣定存得先明白「利差」與「匯差」這對雙胞胎兄弟。金融達人林經理曾用奶茶比喻:「利差是固定薪水,匯差是年終獎金,但年終可能倒扣薪水」。回想2020年日圓兌台幣還在0.28高位,如今0.21像是買一送三,但別急著搬出台幣撲滿,台灣銀行今年日圓定存利率才0.15%,存10萬日幣1年利息只夠買罐午後紅茶。
當你在Mobile01看到網友Melissa357炫耀用網銀即時換匯鎖定匯率,可要留意魔鬼藏在交易成本裡。想當初凱基銀行推出日圓1個月6%高利專案,仔細看規則才發現要「新換匯資金」外加手續費,根本是雷神索爾的閃電—看似氣勢驚人,碰到現實就消散。這時候Richart APP的定存拆單功能反而實在,像是把壽司拼盤拆成小碟,既能避開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還能防範突然需要提前解約的血本無歸。

日圓定存玩家通常有兩副面孔:要嘛是像JOB HO這種每年跑日本的旅日達人,要錢包自動生旅費;要嘛是盤算著日本央行可能升息的匯差獵人。但看看日本觀光廳最新數據,2024上半年遊客數已超越疫情前水準,政府巴不得日幣繼續軟爛吸引外國人。如果你只是單純想投資,中租投顧的日圓計價基金或許更聰明—用0手續費把死錢變活水,還能跨海參與美股成長,總比0.15%利率看著烏龜賽跑強。

這年頭理財要像玩電動選裝備,適合自己最重要。常跑秋葉原掃貨的阿宅,用外幣帳戶鎖定匯率絕對比機場換匯划算;但要是跟風搶買日圓只為「感覺便宜」,小心變成貨幣市場的夾娃娃機—花大錢抓些用不到的戰利品。下次看到0.21心跳加速時,先問自己:這筆錢未來12個月用得到嗎?如果答案是YES,放心存;要是NO,或許該把資金留給利率5%起跳的美元定存,畢竟錢包君需要的是實質營養,不是心靈雞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