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這陣子有注意新聞,或許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:日本人出國玩越來越便宜,而台灣人去日本旅遊卻開心不太起來。原因很簡單,日圓匯率一路跌,台幣換到的日圓變多了,但是你一定聽過朋友這麼問:「日幣這麼便宜,要不要把一些閒錢換成日幣,說不定有天賺到升值大紅包?」其實這背後,牽涉的可不只是運氣,還有一整串國際局勢、央行決策、全球資金角力的故事。
日圓到底是什麼來頭?簡單說,它是全世界第三大主流貨幣,流通量和交易量僅次於美元和歐元,不但國際間愛存,連各國央行也會把它當作儲備貨幣,地位非常穩健。日圓還有個特點,就是經常被拿來當「避險貨幣」。什麼意思?就像你遇到股市大雷雨時會想躲去安全的地方,有些機構也會用日圓來降低風險,畢竟它流動性好、進出容易,市場盤子又夠大。

但日圓這幾年怎麼了?為什麼一直跌?這背後其實繞不開日本自己的貨幣政策。自從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,日本政府就像是過了一個長長低迷的冬天,利率幾乎總是趴在地板上,還搞出了負利率、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(QE),甚至創下全球稀有紀錄,日本銀行幾乎變成了印鈔機。這種政策,目的是什麼?主因是壓低借錢成本,希望企業和消費者敢花錢投資,但副作用是:日圓變成全世界資金的廉價提款機,很多國際投資人乾脆借日圓搬去別的高利率國家套利(這種操作就叫「套息交易」)。
而從2022年全球通膨升溫開始,美國聯準會動作特別快,猛力升息+縮表,美元一飛沖天。相比下,日本的央行卻還在繼續大放水,利率還是低的可憐。於是你看到匯率變化:2021-2024年,美元對日圓(USDJPY)一路衝高,以2024年4月為例,曾經來到1美元兌160日圓的歷史新低。換個角度說,拿台幣去換日圓,也幾乎是近40年最「划算」的一刻。

每當日圓貶一波,台灣旅遊社都會宣傳「日本旅遊超划算!」,但如果你是投資人,這波行情該怎麼看?這一題要先搞懂影響日圓匯率的幾顆關鍵球。舉幾個簡單的重要因子:
1. 日、美元利差:美國如果利率比日本高很多,國際資金當然流向美元,而不是繼續留在低報酬的日圓。
2. 美國聯準會政策:每次美國說要升息或者降息,都會影響到日圓吸引力,兩邊的貨幣政策只要不協調,USDJPY波動就特別劇烈。
3. 日本自己的出口、國內經濟:出口強時,日圓往往較穩,但近年日本貿易逆差多,需求不如過去。
4. 日本央行(BOJ)的態度:只要BOJ有風吹草動,市場就容易出現短線劇烈波動。例如,2025年有不少專家預期日本可能啟動升息政策,屆時利差可能縮小,資金也許會部分回流日圓。
專家們怎麼說未來的日圓走勢?有的機構(例如 Trading Economics)預期2024年底USDJPY可見160以上,Longforecast甚至認為2023到2026年都會在150~170之間高檔震盪。像匯豐銀行、巴克萊銀行也都提醒投資人,短線日圓貶值風險偏高。不過也有像摩根士丹利認為,美國未來若真的開始降息、日本升息,美元對日圓可能會慢慢往140回落,日圓有「小幅升值」的潛力。
聽到這裡,你可能有些矛盾:到底要不要「撿便宜」換日圓?還是該直接買日圓計價的投資商品?其實沒有絕對答案,這要看你的操作目標和風險承受度。
假設你只是想換日圓現鈔或存銀行,那其實適合有旅遊需求的人,換匯成本(包括銀行手續費、匯差)很高,不太推薦作為投資主體。真正想以日圓參與投資的人,建議可以思考這幾條路線:
日圓計價的金融商品:像日本股票基金、日圓計價公司債、債券型基金、平衡型等,可以小額參與日本市場,或是透過多元資產配置分散風險。舉個例子,現下金控或投信平台能找到不少主打「日圓級別」的基金,三大好處是:能活化原本閒置的日圓資產、有彈性可隨時贖回、且能觸及全球投資市場。配置上,如果偏保守可以考慮投資等級債,想要穩健成長則可選股債混合型,重點是投資前要決定要不要加「避險」功能——如果你預期日圓會升值,通常建議選「有避險」;但如果持續看貶,那就不需要這樣的設計。

外匯保證金(Forex Margin)交易:這種玩法可以多空雙向槓桿操作,優點是靈活、即時,能鎖定匯率上漲或下跌的行情機會。不過要提醒,這個領域波動大、風險高,尤其對新手來說容易因為槓桿過度,損失擴大。就像是在濕滑路面飆車一樣,雖然刺激但危險,務必要控制好倉位與損益。
為什麼說投資日圓不能頭腦發熱?因為日圓歷史太多「黑天鵝」。回顧1985年的廣場協議,那時日圓短時間大幅升值,重創日本出口經濟。1990年代泡沫破裂、2008年金融危機,日本陸續使用超寬鬆政策拯救經濟。本世紀初開始,日本幾乎長年陷在通縮困境,這才有了本輪令日圓大貶的低利率循環。再加上近年突發事件——2011年大地震與福島核災、2020年疫情美國大放水,以及2022年美國開始升息,日本卻不跟進,這才讓日圓跌出新低。大家都想撿便宜過癮一下,但匯市如戰場,沒有能保證每次「谷底抄底」都是對的。
那如果真的想要掌握住日圓投資的節奏,哪些指標絕對不能忽略?建議隨時追蹤這幾點:
– 美國公債收益率:收益率越高,通常美元更強,日圓吸引力降低,兩者通常呈負相關。
– 美、日央行政策會議以及利率決策,例如美聯儲與日本央行的月度聲明。
– 日本自身的出口與貿易數據,比如貿易逆差擴大,通常不利於日圓。
– 全球通膨情勢,因為它會影響各國政策選擇,間接左右匯率走勢。
簡單總結,當前日圓處於長期偏弱格局,但未來就一定只會貶不會升嗎?機構預測仍有分歧,主要還是取決於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利率政策拉鋸,以及日本經濟復甦強度。想參與日圓投資的你,無論是買現鈔、定存、外匯基金、ETF或保證金,記得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度,選擇「對自己適合」的工具,而不要被一時匯率低迷沖昏頭。畢竟,匯率不是單行道,隨時有轉折。
最後,給大家一個小提醒:如果你手上的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本來就沒規劃近期動用,務必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再出手。日圓的投資路上,不怕早不怕晚,就怕走進自己不懂的領域。多做功課、冷靜判斷,才能在這場國際「匯」戰裡笑到最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