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十年前一碗一蘭要燒掉我三張百元鈔,現在居然能省下咖啡錢!」上週在日本機場排隊兌幣的阿傑滑著手機驚呼。轉眼瞥見旁邊拎著兩大袋藥妝的台灣旅客,他突然領悟到:原來現在飛日本最划算的行李箱空間是用來裝日幣?

**貨幣政策的蹺蹺板遊戲**
讓我們先搞清楚日圓為何如此軟趴趴。就像冰塊放到美國的利率熔爐裡,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雙手一攤結束負利率時,只把利率從-0.1%調到0.1%,這相當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美金說:「抱歉了兄弟,我只能請你喝白開水。」對比聯準會加碼的威士忌級利率,資金當然全跑過太平洋開派對。
這種蹺蹺板遊戲從安倍時代就開始玩。2013年QQE大撒幣讓日幣兩年暴跌30%,那時在秋葉原買電器的阿宅根本是笑著付款。現在這波貶值更猛,台銀現鈔牌價從疫情前0.28降到最近0.21,直接幫哈日族機票打七五折——如果你早點換匯的話。

**利率霧卡(Fight)的蝴蝶效應**
今年7月底日本超預期升息15個基點,就像在壽喜燒火鍋撒了把跳跳糖。原本懶洋洋的日圓突然彈跳翻紅,驚爆130兆日圓套利交易倉位平倉,直接讓日股單日暴跌12.4%。「這還只是前菜,」摩根大通分析師邊擦冷汗邊畫重點,「要是美國爸爸真開始降息,東京都的ATM可能得加裝防擠兌護欄。」
但別急著當溫泉裡沸騰的青蛙。現在市場像在看日美央行打八點檔,聯準會理事鮑爾眨個眼都能讓匯率波動0.5%。別說散戶,連巴菲特爺爺都緊張到搬出壓箱底的日本資產防守,畢竟美元這位前男友隨時可能把人甩得鼻青臉腫。
**拉麵經濟學的啟示**
拿東京上班族的午餐約會算筆帳:十年前980日圓的招牌豚骨拉麵要價276台幣,現在同價位換算剩218元,中間差價夠買中央線車票來回橫濱。日本官方扳手指一算,60.6%的食品自給率碰上進口食材狂漲,連蕎麥麵小店都掛出「抵制美牛」的牌子——日圓貶值對庶民而言,是碗裡少兩片叉燒的現實。

不過關東煮攤倒是逆勢操作。汽車零件廠利用弱勢日圓吃掉北美車市,先幫員工加薪再漲價,形成詭異的通膨螺旋。難怪日本央行總裁植田桑會議上滿頭大汗,量化寬鬆這顆氣球吹了十年,現在才發現針頭卡在日本海溝撈不回來。
**哈日族的生存遊戲**
「現在換匯像在抓寶可夢,每次ATM更新牌價都得衝刺搶購。」常年跑日本的林氏璧苦笑著分享觀察。他的實戰七字訣很洗腦:零存整兌避險法,這招讓他去年北海道滑雪省下半套雪具錢。不過銀座商圈的店員都知道,台灣客掏錢包前總要手機查匯率的表情有多糾結。
未來劇本怎麼走?麥格理分析師押年底衝140,美銀卻堅持明年貶到160。但三菱UFJ的歐尼醬策略師溫馨提醒:「政府工具箱還有未拆的和紙包裝。」當日本財政大臣摸到那疊外匯儲備的厚度微笑,你最好牢牢抓住口袋裡的円。
說到這,航廈廣播正好響起飛往成田的班機。阿傑隨手把剩餘硬幣投進扭蛋機,金屬碰撞聲彷彿在訴說:無論日幣明天漲跌,赴日散財的愉悅永遠保值。